分類
房屋貸款 房貸小知識 金融資訊

以房養老本是好意,卻變成子女的負擔?當心繼承房屋也繼承債務!

近年來,房屋繼承案件增加,受到疫情與高齡化影響,許多家庭開始面臨房產轉移的問題。然而,部分繼承人卻發現,長輩留下的房子竟是債務,這正是「以房養老」可能帶來的隱憂。

隨著長輩不願成為子女負擔,「以房養老貸款」成為熱門選擇,但這筆貸款卻可能讓繼承人面臨償債壓力,甚至不得不放棄繼承,導致房產流失。究竟以房養老如何影響繼承?子女需要負擔貸款嗎? 這篇文章帶你深入解析!

 

一、 「以房養老」是什麼?適合誰?

「以房養老」,正式名稱為 「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是一種專為退休長者設計的房屋貸款方式。長輩可將名下房產抵押給銀行,銀行則會 按月發放生活費,讓屋主獲得穩定的退休收入,支付日常開銷、醫療或安養費用。

與一般房貸不同,以房養老無需每月還款,貸款人離世或貸款期滿後,繼承人可選擇償還貸款並繼承房產,或由銀行拍賣房屋,扣除貸款後發還餘額給繼承人。

1.  以房養老貸款條件

  • 申請資格:需年滿 60 歲 以上。
  • 房屋條件:房屋需 位於精華地段或屋況良好,最好需要一分之一單一所有權人。
  • 貸款成數:房屋現值的 5~7 成,貸款期間約 25~30 年。
  • 利率:約 2.4%~2.8%(依銀行規定不同)
  • 借款人年齡 + 貸款年限:通常需 90~95 區間內核貸機率高

 

二、 「以房養老」的優點與隱藏風險

「以房養老」對於退休長輩來說,是一種能夠確保穩定退休金流的財務選擇,但在申請前,務必要充分了解優勢及其潛在風險,避免未來衍生財務或繼承問題。以下為以房養老的主要優點與隱藏風險,讓你評估是否真的適合。

1. 以房養老的優點

  • 長輩可繼續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不必搬遷或變賣房產,提升退休生活穩定性。
  • 保有房屋所有權,房屋所有權仍歸屋主,只需抵押給銀行,不影響住屋權益。
  • 活化房屋價值,每月穩定現金可用,確保長輩生活開支的穩定。
  • 減少長輩對子女的經濟依賴,不成為家人的財務負擔。
  • 以房養老的借款所產生的債務,可全數扣減遺產總額,減少遺產稅

 

2. 以房養老的隱藏風險

雖然「以房養老」能讓長輩安享晚年,但貸款人與銀行雙方都面臨一定風險,若未事先評估,可能導致財務壓力或房產流失。

2-1 借款人的風險

  • 每月撥款金額可能遞減:以房養老的貸款利率隨市場波動,若房價下跌或利率上升,銀行可能調整月領金額,影響生活支出。
  • 長壽風險:若貸款期滿後,貸款人仍健在,可能會面臨需島貼利息問題或房產拍賣問題。
  • 可貸金額有限:以房養老通常僅能貸出房屋現值的 5~7 成,且受房齡、地段影響,可貸金額不高。
  • 繼承問題:法定繼承人可能面臨房屋繼承的問題,子女可能無力償還貸款,貸款人去世後,繼承人需選擇償還貸款保留房產,或 由銀行處理房屋拍賣,如果房價低於貸款餘額,可能會造成子女經濟負擔。

 

2-2 「以房養老」銀行風險

  • 延壽風險:借款人壽命越長,累積撥款金額越多,銀行可能無法收回足夠資金,影響獲利。
  • 房價風險:若房價下跌,房屋價值可能不足以清償貸款,銀行回收成本增加。
  • 利率風險:若房貸利率上升,銀行累積的掛帳利息變高,導致放款風險升高。

 

三、 「以房養老」房屋還能繼承嗎?是否影響未來繼承權?

當家中長輩已經辦理 「以房養老」貸款(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未來房屋的繼承方式會受到影響,主要取決於是否有遺囑 以及 繼承人的選擇。在長輩過世後,法定繼承人需要面對以下兩種選擇:

  • 選擇繼承房屋,並償還貸款
    如果法定繼承人想保留房產,需清償剩餘貸款,通常可選擇 自行籌資還款,或以房貸轉貸方式支付銀行。
  • 放棄繼承,由銀行拍賣房屋
    若繼承人無力償還貸款或不想保留房屋,銀行會進行 法拍或出售,所得款項 先償還銀行貸款,如果還有剩餘金額,才會發還給繼承人。

1. 以房養老的房屋繼承與「遺囑」有關

  • 有遺囑的情況
    如果長輩 事先立下遺囑,可指定特定繼承人繼承房產,但繼承人仍須履行貸款清償義務,否則房屋仍可能被銀行拍賣。
  • 無遺囑的情況
    若長輩未立遺囑,則房屋將按照法定繼承順序進行繼承,所有繼承人須共同決定是否清償貸款,若無人願意承擔,房屋將進入 銀行拍賣程序。

2.  如果沒有繼承人,房屋會怎麼處理

若長輩沒有合法繼承人,且未留下遺囑,則房產最終會進入 國庫(由政府接收),銀行仍會優先變賣房屋來償還貸款,未清償的部分會列為呆帳,若有剩餘款項將由法院依法處理。

四、 如何避免「以房養老」變成子女的財務負擔

「以房養老」是長輩財務規劃的選擇之一,但事前準備與家人共識很重要。透過適當的壽險搭配、貸款規劃與房產繼承安排,才能確保這項工具真正發揮助力,而非成為子女的負擔。如何讓這項財務工具發揮最大效益,而不影響家人未來?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 事前家庭溝通,確保共識

在申辦「以房養老」之前,務必與家人充分溝通,讓子女了解貸款條件、可能的財務風險及未來繼承選擇,避免產生糾紛。

2. 搭配壽險,減輕繼承壓力

可考慮將每月領取金額的 8-10% 配置壽險,選擇 10 年、15 年、20 年或終身繳費方案,以確保貸款人過世後有一筆保險理賠金可用來償還部分或全部貸款。這樣可減少繼承人的財務壓力,使房產更容易保留在家族內。

注意! 切勿將全數貸款額度投入保險,以免影響日常生活開銷。

3. 提前規劃房屋貸款清償方式

如果希望房產順利傳承給下一代,可在貸款期間內規劃提前部分清償,或預留資金讓子女在貸款到期時能償還餘額,避免房屋被銀行拍賣。

4. 了解貸款條件,確認繼承人選擇

銀行在借款人過世後,會提供繼承人三種選擇:

  • 繼承人償還貸款,保留房產
  • 繼承人無力償還,房屋由銀行拍賣
  • 若房價低於貸款餘額,可能會影響繼承人的財務

若希望房產保留給家人,應提前與繼承人討論財務安排!

 

五、 繼承「以房養老」的房子常見問題Q&A

Q1. 以房養老需要什麼條件?

申請「以房養老」貸款時,借款人須年滿 55~60 歲以上,且房屋需為單獨持有並作為自住房產,不能為共有或出租。此外,銀行通常會優先考量位於蛋黃區或精華地段的房產,以確保其未來保值性。貸款條件方面,一般要求「申請人年齡+貸款年限」須達 90 以上,同時「屋齡+貸款年限」不得超過 60 ,具體規定會依各銀行政策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在申請前先與銀行確認最新規範,確保符合貸款資格並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Q2. 申請「以房養老」貸款時,是否需要繼承人同意?

是的,需要繼承人或家屬的同意。在申請「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時,銀行通常要求繼承人或家屬簽署同意書,以確保未來不會因房屋繼承問題產生爭議。

此外,銀行在核貸時,除了會評估房屋的屋齡、地段、結構狀況等因素,也會確認所有法定繼承人或主要家屬是否知情並同意,其子女或家人是否同意也是核貸關鍵。因此,建議在申請前,與家人充分溝通,確保未來不會有法律或財務上的爭議。

 

Q3. 以房養老怎麼算?

以房養老是一種讓長者活化房產、獲得穩定現金流的貸款方式。以下以謝伯伯為例,說明其月領金額的計算方式。假設謝伯伯名下房屋鑑價1000萬元,貸款成數可達7成,貸款年限30年(360期),年利率2% (每月利率 2% ÷ 12 = 0.001667),利息扣除上限為每月撥款金額的1/3。

  • 每期撥款金額計算

每期撥款金額=房屋鑑價×貸款成數貸款期數÷360期

1,000萬 × 70%÷360期360 = 19,444 元

因此,第 1 期謝伯伯可 全額領取 19,444 元

自第 2 期起,開始內扣利息

利息=已撥款金額×每月利率=19,444×0.001667=32元利息

第2期實領=19,444−32=19,412元

當內扣利息達到上限時

內扣利息累積至月撥款金額的 1/3(即 6,481 元) 時,每月實領金額將固定減少:

19,444−6,481=12,963元

此情況發生於 第 203 期,自此之後,謝伯伯 每月可固定領取 12,963 元。

分類
金融資訊

2025房市趨勢與重點分析,該買房還是繼續觀望?

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是許多台灣人追求安定與安心生活的象徵。然而,2025年到底該不該買房,還是應該先觀望? 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近年來,市場上不斷有人預測房價即將大跌,但實際上,房市並未出現明顯的崩跌跡象,首購族與換屋族的需求依然穩定。因此,買房的關鍵仍取決於個人需求、財務狀況及市場趨勢,如何在當前房市環境中做出最佳決策,成為購屋者關注的重點。

 

一、 2025年房市趨勢如何?2025房價會跌嗎?

2025年台灣房市的走勢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特別是 「限貸令」 對市場帶來的衝擊最為顯著。隨著 房貸審核趨嚴、信用管制加強,房貸取得難度提高,加上 營建成本上升,導致市場買氣下滑,房屋成交量大幅減少。特別是在 2024年第三、四季後,房市進入 價量雙跌 的階段,顯示市場已步入冷卻調整期。此外,房市的價格變化將因區域而異:

  • 蛋黃區(核心地段):由於具備稀缺性,加上剛性需求較高,價格可能 持平或緩漲,但漲幅有限。
  • 蛋白區(非核心地段):受貸款限制、買氣減弱影響,蛋白區的低總價物件可能會出現 小跌,但跌幅相對有限。蛋白區的高總價物件(如豪宅或大坪數住宅):由於購屋門檻較高,受房貸緊縮影響較大,價格 可能下修超過5%

股市與房市密切連動,當股市震盪,投資人對資金配置轉趨保守,進一步影響房市買氣。雖然 央行資金相對吃緊,但目前 銀行放貸趨嚴、估價趨低,使得房貸成數下降,壓縮買方購屋預算。同時,房貸利率仍處於相對往年的高點,再加上「新青安房貸」的審查標準趨嚴、撥款時間拉長,進一步影響首購族的購屋決策,市場交易節奏明顯趨緩,2025年的房市將進一步進入觀望期。

二、 2025年該買房嗎?還是繼續觀望?

2025年買房是否是好時機?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其實還是可以買房的,雖然不是一個隨買隨賺的時機,但在這種時候才會容易有好物件,因為市場變化快速,不同購房族群(首購族、換屋族、投資客)的考量點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從 市場供需、政策影響、購屋資金條件 等三個面向來分析。

1. 首購族:把握上半年議價空間,搭配新青安房貸

對於首購族來說,2025年上半年是值得關注的購屋時機。由於房市處於 價量拉鋸階段,不少投資客拋售手中物件,市場出現較多 屋主急售、投資客讓利 的機會,意味著議價空間變大。此外,「新青安房貸」政策將持續至 2026年7月,首購族仍可利用低利優惠方案減輕購屋壓力,加上銀行、房仲會優先服務首購族,核貸空間也相對寬鬆一些。因此,多看房、多議價,有機會找到高CP值的物件。

2. 換屋族:自備款增加,資金需求更高

換屋族在 2025 年面臨較大的挑戰,特別是第二屋貸款成數下降,自備款需要提高至 五成,使得資金調度難度增加。此外,央行限制房屋增貸與信貸不得用於購屋,換屋族若缺乏足夠資金,可能需要延後購屋計畫,或選擇價格較實惠的區域與物件。如果資金充足,可趁市場價格鬆動時,進場尋找合適的換屋選項。

3. 投資客:長期持有優勢大,關注低價轉售機會

對於投資客來說,2025年市場仍有機會,但短線投資風險較高,長期持有才是較穩健的策略。由於預售市場受資金緊縮影響,部分投資客無力交屋,市場出現 「預售屋平轉案」 及 「代墊頭期款」 等物件,這類案件往往有較大的讓利空間,資金充裕的投資客可以留意這類標的。

 

三、 2025年買房注意事項

2025年房市進入量縮盤整期,市場買氣趨於保守,加上少子化趨勢影響,未來中小坪數將成為購屋主力。如果你有意在2025年買房,應特別留意以下幾點,確保資產的保值與增值潛力。

1. 挑選具備保值/增值潛力的地段

房地產市場的「地段」仍是決定房價的重要因素,建議優先考慮以下區域:
科技園區周邊(如竹科、南科):就業機會穩定,居住需求長期旺盛。
高鐵站區與周邊發展成熟區:交通便利性佳,未來發展具增值潛力。
市中心與商圈核心區:蛋黃區房價具抗跌性,即便市場回檔,長期仍具保值效果。

2. 小坪數低總價產品將更具吸引力

由於購房族群結構改變,首購族與小家庭偏好總價低、坪數小的產品,20~30坪的兩房產品將更具市場競爭力。此外,銀行放貸較保守,低總價房產更容易貸款,轉手流通性也較好。

3. 避開可能影響房價的區域或設施

購屋時需特別留意房屋周邊環境,避開以下可能影響房價的因素:
宮廟、加油站、資源回收場:風水考量+可能影響居住品質。
高架橋、快速道路旁:噪音問題影響轉手價值。
外圍重劃區:配套設施尚未成熟,房價波動較大,轉手不易。

4. 屋齡影響貸款,避免過老房屋

避免20-30年以上的老屋,屋齡建議落在10~15年內,因為:
銀行貸款條件較好,貸款成數較高。
房屋折舊較少,未來轉手仍具競爭力。
建築結構相對新,減少裝修與維修成本。

5. 確保物件的稀有性,提高保值性

選購房屋時,應考量公設比,若過高(超過35%),可能影響使用空間與未來轉售價值。此外,挑選具備優質學區、捷運站、低總價稀有產品的物件,更有助於房產保值。

6. 預售屋 & 中古屋購買策略

還能讓渡的預售屋:根據規定,2023年7月前購買的預售屋仍能讓渡,這類物件承受價格較低,對自住買方較有利。
中古屋購買關鍵:挑選合適的房仲非常重要,專業仲介能幫助你避開問題屋,並取得更好的議價空間。

7. 預售屋價格將持續上漲,「時間換空間」是關鍵

隨著營建成本上升、通膨影響,未來預售屋價格將越賣越貴。如果你的購房預算有限,但又想買在好地段,考慮以時間換取空間,透過期付款方式入手預售屋,可有效降低一次性付款壓力,並享受未來房價上漲帶來的增值效益。

四、 2025房市展望:政策影響與未來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變化與台灣政策調控,2025年房市將進入「實際需求」與「長期價值」並重的市場格局。市場買氣主要受到國際經濟情勢、政府房市政策、股市波動等因素影響,短期內房市表現仍具不確定性,但在多重支撐因素下,房價要出現大幅下跌的可能性相對有限。

1. 國際政經與股市影響房市走向

房市趨勢與全球經濟局勢、貿易戰、利率變化等因素息息相關,特別是:
中美貿易戰與川普政策變數:如關稅政策、企業資金回流等,可能影響資金流向與房市資金動能。
股市作為房市的前瞻指標:當股市震盪幅度大,投資人資金轉趨保守,房市交易量可能受到影響。

關鍵觀察指標:若股市持續動盪,可能進一步壓抑房市買氣;相反地,若股市穩定或上揚,將有助於支撐房市需求。


2. 房市調控政策持續,市場仍以「自住需求」為主

由於政府限貸令、房地合一稅等政策影響,2025年房市仍處於政策壓抑狀態,短期內房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高,市場交易重心將轉向剛性需求與長期持有族群,並呈現以下趨勢:

小坪數、高CP值產品受青睞:因購屋預算受限,總價合理的小宅仍將是市場主力。
自住需求穩定,投資市場受限:房市政策導向剛性需求,短期投機操作空間縮小。
商用不動產需求增加:由於商用不動產不受限貸影響,吸引更多資金關注,成為市場亮點。

市場趨勢判斷:2025年房市將呈現「自住優先、商用看俏」的格局,剛性需求支撐市場,投資型買盤則轉向其他不動產類別。


3. 房價下跌難度高,營建成本仍持續上升

雖然買氣下降,但房價並未明顯鬆動,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支撐:

原物料與營建成本持續上升

  • 主要原物料價格仍處高點,未來隨著國際戰爭結束,營建需求可能大增,推升工料價格進一步上漲。
  • 台灣即將徵收碳費,加上土地政策影響,未來建築開發成本將進一步墊高。

供給減少,土地資源稀缺

  • 國土計畫降低建地供應,可開發土地減少,影響未來房市供給。
  • 容積供給受限,開發案縮減,未來新成屋供應量減少,長期支撐房價。

結論:短期內房價雖可能因市場觀望期而出現個別修正,但在營建成本與土地供給雙重影響下,房價要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並不高。

若有購屋需求,2025年應以「多看多議價,長期持有、保值性高、地段佳」為選擇標準,避開短期炒作風險,才能在市場變動中穩健布局。

分類
房屋貸款 金融資訊

2025 老屋翻新與修繕補助懶人包,打造理想居家空間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不僅人口老化成為挑戰,房屋也面臨「高齡化」問題。根據最新統計,台灣已有超過 500萬戶老屋(屋齡超過30年),其中台北市的平均屋齡高達 38.39年,新北市則為 31.9年。這些「老房子」不僅關係到居住的安全性,還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為了解決「人屋雙老」的問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針對老屋修繕與翻新的補助政策,如「修繕住宅補助」、「老宅延壽計畫」,協助改善居住環境。如果你正面臨老屋的修繕需求,或正在考慮翻新計畫,以下資訊將是你的必備指南!

一、 老屋修繕翻新評估方向

只要房子屋齡超過30年就算是老屋,老屋常面臨建築結構老化,可能存在耐震不足或隱藏危險,以及設備老舊,無法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等問題。以下整理老屋修繕翻修的評估方向跟費用,給您做為參考。

1. 老屋修繕翻新評估的四大方向

在進行老屋翻新規劃時,可從「安全」、「機能」、「環境」、「經濟」四大方向著手,讓老屋便新屋,可以根據自身預算優先選擇最需修繕或翻新的部分,以達到理想的改善效果。

評估方向 評估指標 詳細說明
安全 結構穩定性 是否有結構損壞、裂縫、違建、耐震程度加強等
屋頂與防水 是否裂痕、漏水、外牆滲水
電線老化 配電系統是否老舊,是否有火災風險
管道系統 水管是否堵塞、漏水,廚房瓦斯管是否安全
消防設備 是否有警報器、滅火器,防火逃生路線是否暢通
機能 空間設計 格局是否符合現代需求,動線是否合理,可設計無障礙空間給長者
水電配備 插座、開關是否足夠,需不需要升級水電系統
廚衛設備 廚房、衛浴是否需更新,衛浴空間乾溼分離、增加老人設備等
照明通風 採光與通風是否良好,是否需增加窗戶或設備
環境 社區與地段 是否靠近便利設施,是否有噪音或污染問題
綠化與景觀 附近是否有公園綠化,可否改善庭院
氣候適應性 檢視建築物是否適應當地氣候,是否需隔熱或保溫,減少能源使用。
鄰近環境安全 是否靠近危險建物,社區是否安全
經濟 修繕成本 是否可接受修繕費用,是否能申請補助
房屋增值潛力 翻新後是否能提升房價或租金收益
翻新優先次序 哪些部分需優先修繕,哪些可延後
維護成本 翻新後是否能降低長期維修費用,提升建築物壽命

2. 老屋修繕與翻新的費用估算

老屋翻新費用的估算,主要取決於修繕範圍與項目。以 省錢路線 來看,每坪費用約 5~6 萬;若是全面翻新,以 30 坪的中古屋(約 20 年屋齡)為例,單是基礎工程如電路、水路、地板更新等,費用每坪約 5 萬;如果需進行格局調整,費用每坪可能增至 8 萬。為了更精準預算,建議平均抓每坪 10~12 萬,包含基礎工程、硬裝及軟裝。

翻新費用的高低還受到以下幾種因素所影響:

  • 工程範圍:水電管線重拉、防水補漏、壁癌修復等基礎項目需優先處理,這些直接影響房屋的安全性與耐用性。
  • 建材與設計選擇:不同建材、家電設備與家具軟裝,會直接左右費用高低。
  • 施工複雜度:如牆壁拆除、格局調整等,需額外增加預算。

在進行老屋修繕前,務必 拍攝房屋現況,記錄牆壁、天花板、地板等有問題的部位;修繕完成後,則應再次拍照存證。這些照片不僅可用作日後申請政府補助的依據,還能在發生爭議時作為有力證據,確保您的權益。

若需要進行大規模改建,合理的重建費用約為每坪 12 萬起,包含拆除、建築師設計及營建費用;裝潢費用則另計,依建材、家電設備及傢俱軟裝選擇而有所不同。建議在翻新規劃前,將所有項目列入預算中,並保留一定的彈性空間,以免施工中遇到額外需求而無法完成整體計劃。為避免追加費用與施工糾紛,建議多找幾間業者進行報價,綜合比較其 品牌信譽施工品質專業度,挑選最符合需求與預算的團隊。

 

二、 老屋修繕政府補助政策

老屋修繕翻新的費用其實隨便都要幾十萬起跳,對於部分民眾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為了減輕經濟壓力,除了金融機構提供的房屋修繕貸款方案之外,內政部和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舊屋翻新補助計畫,幫助符合條件的民眾申請優惠利率貸款,降低修繕成本。

1. 內政部【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申請資格與補助內容

內政部針對一些弱勢族群提供的 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只要您符合以下條件,即可向內政部書面或線上申請,並享受低利率與長期還款優惠。

  • 申請時間: 每年7~8月。
  • 申請方式: 採「評點制」審核選出2000戶提供補貼。
項目 老屋修繕補助內容
申請資格
  • 年滿20歲
  • 家中成員僅有一間房屋
  • 屋齡10年以上
貸款額度 最高可達 $80 萬元
補貼年限
  • 最長15年
  • 寬限期:付息不還本,最長3年
優惠利率
  • 第一類:郵儲利率減0.533%。(目前1.187%;115年7月31日前增加補貼0.125%,為1.062%)
  • 第二類:郵儲利率加0.042%。(目前為1.762%;115年7月31日前增加補貼0.125%,為1.637%)
第一類適用對象
  • 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
  • 特殊境遇家庭
  • 育有未成年子女三人以上(限申請人)
  • 安置教養機構或寄養家庭結束安置,未滿25歲(限申請人)
  • 年滿65歲(限申請人)
  • 家庭暴力或性侵害受害者及其子女
  • 身心障礙者
  • 感染HIV或罹患AIDS者
  • 原住民
  • 災民
  • 遊民
  • 因懷孕或生育遭遇困境之未成年人(限申請人)
第二類適用對象 不符合第一類條件者

 


 

2. 區域性補助:縣市老屋翻新補助資訊一覽

老屋翻新的區域性補助資訊因地而異,除了中央政府提供的【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各縣市的補助內容和申請資格不盡相同。以下是了解區域補助的關鍵步驟與範例說明:

  1. 確定補助來源
    屋主應先確認房屋所在地的縣市是否提供老屋翻新或修繕補助。例如,部分縣市提供「住宅修繕補助」或「老屋修繕補助」,但政策名稱和申請條件可能有所不同。
  2. 搜索補助資訊的關鍵字建議
    在查詢時,建議以「縣市名稱 + 老屋修繕補助」或「住宅修繕補助」作為搜索關鍵字,快速定位相關政策。
  3. 各縣市補助方案範例
    •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網站提供多種補助方案,例如「臺北市補助老屋整新補強」,補助項目有外牆安全整新、結構安全補強、規劃設計、施工等費用,個案金額最高可領800萬元,受理時間為114年2月3日至12月31日止
    • 桃竹苗、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屏東:這些地區推出「老屋再生活」、「活化振興補助」等計畫,部分針對低收入戶提供住宅修繕補助。


3. 解決「人屋雙老」問題:老屋延壽計畫

現在光靠都市更新(都更)和危老重建,已經無法有效解決台灣面臨的「人屋雙老」問題。隨著新建住宅外移,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流向其他地方,這樣就讓高齡老屋和都市空洞化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內政部推動「老屋延壽」計畫。

「老屋延壽」計畫的目標是透過簡單、快速的修繕和補強技術,讓老屋更安全、更舒適。跟完全拆除重建相比,這個計畫能減少60%到70%的碳排放量,這不僅對環境有幫助,也能協助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並推動綠色金融和減碳技術的應用。

此外,政府還制定了「112年至115年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施更新作業須知」,並於114年度開始受理申請補助,截止日期為114年5月31日

補助條件與內容

  1. 補助對象:包括都市更新會、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限整建或維護方式)、以及都市更新事業機構(限整建或維護方式)。
  2. 建築物資格
    • 重建方式:屋齡30年以上。
    • 整建或維護方式:屋齡20年以上。
    • 特殊情況經主管機關核定者可不受屋齡限制。
  3. 補助項目
    • 包含立面修繕、屋頂美化、防水處理、增設無障礙設施、外部管線整理等,共計10項內容。

社區如有需求,可向都發局提出申請,經審查後最高可獲補助工程費用的50%。若對申請流程不熟悉,也可透過都發局委託的都市更新總顧問團隊,獲得評估與輔導協助。

 

三、 老屋翻新修繕常見問題Q&A

Q1. 如果老屋修繕翻新的補助不夠用,還可以考慮那些方式獲得資金呢?

當補助金額不足以應付修繕費用時,可以考慮以下幾種貸款方式來籌措資金:

  • 房屋增貸:利用已經擁有的房屋,透過房屋現值重新申請貸款。
  • 房屋轉貸:將現有的房貸轉移到其他金融機構,以獲得較低的利率或更高的貸款額度。
  • 裝潢貸款:專為房屋修繕和裝潢設計的小額貸款,利率通常比一般信用貸款低。
  • 房屋二胎貸款:以現有房屋為抵押,再次申請貸款,但需要注意利率可能較高,風險需評估。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以上貸款方式的適用性會因每個人的條件狀況、信用條件,以及房屋的現值與貸款比例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在申請貸款前,務必向銀行或貸款專家諮詢,評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財務壓力